这部全景动画看上去是个小清新,实际上说的事情不得了
我说过要为《雨或晴》这部短片单独写一篇影评。终于兑现了承诺~ 这篇短文发表于《文艺报》2017年1月20日,有一个非常浪漫的标题——
我的视线,她的雨天
我要用这篇文章说的是,《雨或晴》看上去好像和主流,但它的视听语言和叙事方式非常非常非常特殊。
谷歌的全景应用程序Google Spotlight Stories,自2015年开始到现在已经上线了9部短片(除了一部宝马汽车的交互广告之外),实可谓各具特色。《雨或晴》是其中最新的一部,由谷歌ATAP团队和伦敦的Nexus工作室共同打造。短片既可以直接在手机或平板电脑上的Google Spotlight Stories应用内观看,也可以使用虚拟现实眼镜来欣赏其VR版,还可以在YouTube上利用鼠标拖拽来看。
以下是视频: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t0348uylpup&width=500&height=375&auto=0
Rain or Shine
——当然,这是个全图版的视频,所以只能看个样子。看更多的短片介绍可以点击这里。
在这部短片中,小女孩收到一件礼物:一副漂亮的太阳镜。但透过太阳镜,她却只看到一块黑白的暗色景致,以及头顶乌云带来的倾盆大雨;摘下它,小女孩眼前的世界立刻又回到正常状态。
《雨或晴》表面上看很小清新,美术风格也比较主流;但它的叙事方式非常特殊。
小女孩的太阳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看成是虚拟现实眼镜的隐喻——不过形式上并不纯粹:仅就黑白场景保留了跟原有彩色场景的部分共同之处来看,它可以算是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的结合;当然也可以看作是带有混合现实的影子。
戴上虚拟现实设备,意味着某种独享的视觉奇观:它可能是美妙的,可能是恐怖的,也可能像《雨或晴》里小女孩这款太阳镜提供的画面那样,是暗淡、阴冷、令人沮丧的——总之,它远离生活的常态。虚拟现实的本质,就是通过封闭使用者原有的视野,提供给他们一个截然不同的全景化大视野,这是视觉沉浸感的有力基础。
《雨或晴》是一部“元全景影片”(注:元,即meta-,元全景影片可以理解为:关于全景影片的全景影片):我们这些观众在观看全景视频,同时故事的主人公小女孩也戴着效果上类似虚拟现实眼镜的太阳镜,这形成了一种“看中之看”的结构。然而由于虚拟现实眼镜的体验是独享的、私人化的,为了让观众与小女孩产生认同,影片必然需要某种视线的“接合之术”,让观众看到小女孩透过太阳镜所见之景。如果这是一部传统叙事影片,多半会使用主观视角的反打镜头来完成视线的缝合。但《雨或晴》作为一部全景动画短片,显然是不应轻易切镜头的。它所采用的方案,是让小女孩一戴上太阳镜,画面里就呈现出她的身体周围变成黑白影调,天上开了个窟窿哗哗地下雨。
这也随之带来了某种视觉上的悖论:雨水是小女孩以太阳镜为媒介所看到的画面;但作为观众的我们以第三人称视角竟然也能看到雨水;其他角色也能看得到。这些眼中所见的雨水,甚至还能让现实空间有所变化,例如影片末尾小女孩利用一戴又一摘太阳镜的过程帮小伙伴们的充气浴缸集满了水,一群孩子开心地玩耍起来。《雨或晴》神奇地让虚拟现实幻景中的奇观跟小女孩所处的时空产生了融合,描绘了一个虚拟影像侵入实际生活的惊人神话。
借此,影片完成了一次对虚拟现实体验真实感的极致想象,同时也揭示了这样一点:如果“假的”影像变成“真的”,可见的影像变成可以触碰的,那该是个多么奇特荒诞的世界。
——我是难以理解的广告分割线——